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

台灣名老中醫的特質

台灣名老中醫的特質
1. 看病如神,浸潤岐黃數十年,清心有心專心用心耐心,精在明理,知在成行,治病用方藥之神妙,發揮高深中醫治病之特色。
2. 對病人之診治,從四診望聞問切,辨證辨病論治,診斷精確,熟諳肉粽捾的方群觀,如數家珍,善用理法方藥,對證精選良方,隨證加減,他們熟記各方藥功效,組成,長年的臨床經驗,比較,施治過程精細,臨證能選用最佳的良方,藥到病除,功效卓越,老中醫常說的:「看病要準,開方要對,用藥要靈」,是每位年輕中醫師夢寐祈望達到的境界。
3. 對病人之診治,從四診望聞問切,辨證辨病論治,診斷精確,熟諳肉粽捾的方群觀,如數家珍,善用理法方藥,對證精選良方,隨證加減,他們熟記各方藥功效,組成,長年的臨床經驗,比較,施治過程精細,臨證能選用最佳的良方,藥到病除,功效卓越,老中醫常說的:「良醫說真話,不怕病人不高興」,
4. 他們在年青時跟師傅傳統學習歷程,從鑑別藥材開始紮根,訓練出「辨藥鑑別比較」的思維能力,這是現代中醫大學都沒注意到的學習方法,有了這種「鑑別分辨」的基礎,看病辨病辨證,八綱分類,選方從「湯頭肉粽捾」比較鑑別,選出最優良的名方,鑑別體質病情為依據,加減用藥,開好方,需用好藥,鑑別質優好藥來治病。就像聽古典音樂、看畫展,需要長期陶冶訓練,才能培養出欣賞的能力。本校特別重視「藥材鑑別」其原因就是紮根,訓練。
5. 熟背《湯頭歌訣》、《本草備要》入門,造就了醫古文的基礎,才開始研讀《醫宗金鑑》,尤其是仲景全書的《傷寒論注》、《金匱要略注》、《傷寒、雜病心法要訣》,熟記書中所引列各家論說,理解。
6. 做為醫生,首要的是療效而不是高論,立足臨床,著眼療效,臨床必須回歸經典,用經典指導臨床,用中醫思維來理法方藥來用方用藥。書讀透、讀化,而成為自己的經驗、心得。必須學好《內經》、《傷寒》、《金匱》《溫病》、《本草》、《方書》,本校第一代教授都是台灣名老中醫群,橫的移植這套傳承,立足中醫。這與大陸各學校西醫樣版的中醫學習,差很大。
7. 對中醫內科學的寶典《傷寒論》下工夫為臨床學習首選,是台灣中醫師的特色,經查從第一本1964年吳國定:《傷寒論詮釋》,迄今2011年,共出版有15位編著者,17本書。
8. 以老友名老中醫張步桃為例,他年青就能背出《傷寒論》全部條文,看病時,症狀與《傷寒論》有關修文,馬上指導學生,就條文解釋,闡發《傷寒論》醫理,編著有《張步桃解讀傷寒論,方劑篇藥物篇》2本( 2005),《傷寒大論壇》3巨冊(2008)9。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發揚仲景之學,自已捐出台幣6000萬,成立之財團法人張仲景文教基金會暨文物紀念館,是年青學子景仰、學習的偶像。
9. 老中醫用方藥特色舉偶,唐湘清重用石膏;林仲昆(創辦復旦藥廠)重補脾調體質;陳添壽重用沉香,沉香行氣不傷氣,提倡瀕湖脈學,善用草藥;馬光亞精細辨證論治;朱世宗善炮製斑蝥製防風丸治風濕痛;李政育重用附子、善用中藥精油;鄭木榮、蔡吉雄善用草藥,以增本方之功效;林昭庚針灸名震國際……。台灣有很多名醫,都深諳中醫理論,他們治病都非常傑出、捷效。
10. 「方藥一體,熟悉熟透。親相左右手,手背手心」。河洛中藥文化嚴格要求方與藥的結合,2位1體,左右手,手背手心。若不背熟,就不能成名醫。台灣名老中醫師、中藥店老闆常說方藥一體觀,醫師要背熟每種常用藥的本草功效、方劑的方名、組成、功效、方義」。親相 {竹敢}仔店(不是媒體寫的柑仔店)的頭家,熟悉店內的各種雜貨,客人要買,馬上能拿出來。從嚴謹的藥名,藥材鑑別,背熟古籍,建立醫古文基礎,到治病理法方藥,五大原則,可知台灣中醫藥養成教育的深耕、紮根,這是現在大陸中醫藥養成教育所沒有的12. 湯頭肉粽捾,「四物四君八珍,氣血雙補,加減可變數個方」。方劑方群觀是台灣名中醫必備的條件,這包括:(1)基本方組成藥衍生許多方,四物湯、四君子湯、六味地黃丸、二陳湯、麻黃湯等方群,(2)同功效的類方群,如治咳嗽的止嗽散、麻杏甘石湯、小青龍湯、二陳湯。(3)基本方名行生方,如人參、荊防、十味、連翹敗毒散。這種肉粽捾方群,是事半功倍很有效益的掌握用方的提綱契領背方用方模式,值得世界各中醫學校教學參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